2025 T大上學期第1集

糊裡糊塗地,慶祝寒假的文沒有寫、慶祝暑假開始的文沒有寫,就這樣默默地來到暑假尾聲,2025學年的下學期,一週半後就要開始了。

-

這是我第一次在同一間大學連續教兩年,一方面要感謝學校提供很好的協助,另一方面則是感謝學生,是學生給了我信心可以繼續嘗試這份工作。

但還有一方面,是我想知道同樣的課上到第二年,是不是真的會苦盡甘來、是不是真的會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心態上,我的確感受到自己稍微穩定了一些。記得去年四月開學前,我每天都寫落落長的憂鬱日記,每天都好焦慮、天天都好緊張。今年雖然也會緊張,但畢竟連阿妹這樣身經百戰的歌手,都說每次上台前都還是心臟噗通噗通跳得很快,像我這樣第二鳥的小菜鳥會緊張也是正常的吧,至少不像去年一樣影響到生活,失眠又做惡夢了,現在就是一些普通的憂鬱和普通的惡夢哈。

備課上,有了去年的教材,的確省了很多事。去年的每一堂課,每一週我都要花一天的時間準備,今年則是可以配合學生期末評鑑給的建議,把心力放在優化課堂活動和流程上,一堂課的準備時間降到半天左右,這部分的進步是最顯著的。

教學上,優化教學活動和流程有了不錯的迴響,學生的參與度頗高、上課時的睡眠時間也大幅減少,我有一度因此以為自己是教學界的天才,不禁變得志得意滿。

直到期末倒數五週開始,前面出席率百分百、報告之精實、互動良好的醫學系英文課,因為我提供他們四堂的「保護身心靈の自由缺席(且不影響成績)額度」,也沒有用小考逼大家來,突然之間出席率剩下三成,這在T大可以說是駭人聽聞。

當時自信心低落的我,有一天去上廁所,聽到兩個學生高聲地討論他們法文課的出席率。

「16個人沒來,你相信嗎?超扯的!」

但我那堂醫學系的班,沒來的人還更多⋯⋯真的是天崩地裂大受打擊哈哈哈哈。

我終於認清我不是什麼教書天才,是學生本身資質頗佳,我只是因為語速過快,沾了學校盡量安排給我高級班的福,誤以為自己教學有方。多數的時候,只是學生本身很優秀罷了。

他們表顯得很好是因為本來就吸收力佳、產出快;他們不來上課也是因為同樣的理由,本來就厲害了,就算缺席幾堂,對人生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

我在期末考前,最後一堂課的時候,還是不免俗地跟每個班一一道謝,可以跟大家一起共度英文時光,學生甚至願意下課後努力用英文跟我分享他們看球賽的心情、想學英文的心情,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

面對這個表現如同極光一樣變幻莫測的醫科班的時候,我說

「這學期教到大家真的很開心呢,大家的小考總是做好準備、平均90幾分,報告也都非常有趣、讓我獲益良多,只是最後幾週的出席率,真的是讓我砰砰砰受了傷啦哈哈哈哈」

台下的同學們畢竟也是好孩子,有幾個人開始露出有點內疚、準備要被罵的臉。

「但我覺得沒關係,你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相信你們一定是做了對自己最有幫助的選擇,所以我依然是滿滿感謝,謝謝你們前面的用心。」

學生因為沒被罵而震驚的臉,至今都還縈繞在我心頭。

直到現在我都還在想,我想要讓學生心靈有喘息空間的規定到底應不應該延續呢?或是應該像同事建議的那樣,一直小考,只要考小考他們就會來了。

一方面我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有種對自己醜孩子的喜愛,覺得只要學生有學到東西就好了,沒必要硬是逼大家來。何況這學期六個班,只有醫學系如此「善用」這機制,是不是應該看著自己還擁有的六分之五杯水,相信自己良善的立意呢?

但另一方面我也知道,日本應該跟美國一樣有ratemyprofessor這種交流空間,也跟台灣一樣有學長姐的傳承,接下來的學生如果口耳相傳,知道前面出席,相當於後面就可以放假快一個月,到底是不是好事呢?

根據去年的經驗,秋季學期(後期)才是真正的考驗。大一生們開始感受到自己的極限,在學習上已經開始喪失信心、渙散、或是找到偷吃步的方法,這個機制應該會在不久的將來受到很大的挑戰,我得好好下定決心了。

-

最後,來看看這門課的兩個班的教學評鑑。

整體而言的評價不錯,印象深刻的負面回饋是「同學程度太好,跟不上所以壓力很大」。在多數人因為程度太好而選擇不來上課的時候,有些人卻苦於跟不上,教學果真是件困難的事。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