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臉書20日

舊金山的天氣多半冷冷的,即便是夏天,一樣攝氏16度毫不手軟。而我居住的這區又號稱濃霧區,在家時便緊閉門窗,害怕寒意來襲;出門時則包裹得緊緊的,在北半球的八月卻是又圍圍巾、又穿大外套,甚至恨不得也戴雙手套。整天下來,又包又裹,反而感覺肌膚從來沒有跟空氣接觸過,有種緊閉而鬱悶的感覺。

這樣的鬱悶延續到小留學生身上,是一種將自己緊緊包裹、孤注一擲往前衝的孤獨。

因為有些社交環境讓我感到過分赤裸,也因為對於臉書好友的定義感到模糊而空虛,我在一個興頭之下就把臉書帳號關閉了。

剎那間,孤獨的感覺更加深刻,我彷彿真的回到20年前我爹來美國唸書時的年代,一個只能和憂鬱和孤獨抗戰的孤單學子。

和大部分因為家庭經濟環境可以支撐所以來快樂唸書的台灣留學生稍微不同,我活在一個小康的家庭,但研究所卻是我首次任性妄為、伸手跟家裡要錢的經驗。在這之前,只要我稍微脫軌、堅持己見、想要旅遊想要冒險,我總是會拿出算盤,按部就班讓自己的經濟可以獨立。偏偏念電影燒的除了精力和理想,更燒金元,動輒拍個作業,三個月的薪水就這樣從我眼前消失,我只能咬牙再接更多工作,然後不斷重複循環寫稿、唸書、寫作業、拍片剪片的日子。

生活本身就已經沒有什麼餘裕,連偷窺的機會都被自己砍斷,時常唸書念一念,一抬頭,就會忍不住手癢想要把臉書打開。就算漫無目的、就算毫無意義,也想要看看大家現在都在做些什麼,彷彿只要知道每個人都是在活動的,一個人在房間就不會那麼孤獨。

偶爾掙扎,偶爾又想到人際關係那難解的題,還有難以從網路世界消除的爬行痕跡,就又心一橫繼續低頭讀那密密麻麻早已不知所謂的英文字。

然後就在今天,短片需要一些老照片,終於給了自己一個理由打開已經遠離20天的臉書。看到84個通知等待我閱讀的時候心中滿滿的是喜悅,感覺自己終於還是跟這世界接軌。結果打開了一個一個細看,沒有一個和自己有關聯。

我珍惜的逛了幾個社團、找到一些有用的資訊、然後更新了一下喜歡的人的資訊,就又再度關了臉書帳號。

這世界說穿了有你沒有你一直都是一樣的,就算臉書一直開著,和你相關的聯結也不過就那幾個,更多的可能是強求別人目光的自我展示、以及在你展示之後得到的忠誠追求者的錯誤印象再加強。而那些與你無關的,不管你臉書是關是開都會一直存在,他們也忙著展示,只看你願不願意成為他們的追求者。

不願意的時候,就只能將自己溫暖的包裹起來,繼續研究生孤獨的苦行。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