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與時尚

走出桃園機場的那一刻,我就像綠野仙蹤的女巫,整個人融化在機場門口、動彈不得。精心打理好的髮型三秒後就被泉湧般的汗水化成耳朵兩旁緊貼的簾幕、而時尚牛仔褲下緊繃的雙腿則是不斷提供汗液、卻被牛仔褲悶在裡面,成就了兩條大水管吃力的拖著狼狽的上半身往家前進的景象。

說起來,舊金山的天氣可以說是很糟、也可以說是很好。一整年維持在10~20度左右的氣溫,不太會流汗、但對來自亞熱帶的留學生而言,也是毫無穿短袖短裙的機會。原以為我回來亞洲後會興奮的擁抱這得來不易的陽光,結果去了東京,天天在烈日下競走30分鐘去JR趕車,竟有一絲對舊金山寒冷的想念。

回到台灣之後,這想念就更不得了了。明明是個20幾歲的少女,卻像更年期的婦女一樣瘋狂的喊著熱,卻又礙於年輕人的一股不服氣,堅持著環保愛地球的原則不開冷氣。僵持不下的情況隻魚,就是一個人穿著不能再更薄的睡衣,賴在電風扇前,一動也不能動。出門時,也是短褲無袖、頭髮隨意纏起,就放肆地向外走。這才發現,在東京時尚又可愛的一個月,回到台灣短短24小時就已經被我棄之如敝屣了。

於是我想起多年前我曾在報導中看過孫芸芸的專訪,他說他喜歡冬天,因為冬天衣服的時尚度和搭配略勝夏天一籌。當時的我一頭霧水,覺得短褲短袖才是時尚,不知他說的是什麼。但在地球遊走了一圈,生理機能出現了些變化,變得比之前更加怕熱,才發現冬天或是涼爽的天氣,的確才是時尚的寵兒。

舉例而言,在東京時,即便炎熱,濕度卻不及台灣那麼高,所以穿著無袖低胸的連身裙為了符合保守社會的常規、裡頭再加件小可愛也是可以接受的,雖然熱了一點,至少汗不會流那麼多也就沒什麼好埋怨。但回到台灣之後,腦中想的萬萬不是今天要做什麼穿搭,而是怎麼樣才能裸體出門不被告妨礙風化,內心天人交戰之後拿了件吊嘎配超短褲以及夾腳拖,(對!就是夾腳拖!在這個濕熱的國度穿包鞋完全是期待香港腳惡化!)頭上夾著鯊魚夾,就往早餐店走去。

而那些真能精心搭配穿好穿滿才出門的,仔細想想都是白領上班族。公司辦公室什麼都沒有、薪水也極低,偏偏就是很用心地提供吹到飽的冷氣,彷彿北極熊沒有要溺斃、冷氣不用錢的一樣吹。所以妝不會花、多層次穿搭能夠適應不同時期、不同房間的溫度,時尚就能輕而易舉。

於是得出結論,時尚得在溫帶氣候國家才能生存。太熱或太冷,生理機能的必要性遠遠大於美觀的重要性。若生不逢地,愛美卻生在熱帶國家,那就靠砸錢砸能源,用冷氣滿足自己美麗的虛榮心。


再換個角度想,是否能建立熱帶時尚呢?我的答案是:超困難。倒不是熱帶人沒有審美觀可言,我個人就是墾丁海洋時尚的愛好者,但是時尚這種東西是一種洗腦的過程,美麗的東西並非因為他「真的很美」而為美,而是透過資本主義的強化、不斷洗腦播送,而漸漸的在心中留下印記,成為了偏好。舉例而言,我一直覺得東京迪士尼海洋的Duffy長的很不可愛,明明是隻熊卻長得像猴子(結果原來是模仿米奇的臉,所以不但像猴子還是mouse),但在我玩了東京迪士尼海洋一整天、熙來攘往的人人手一個Duffy包、Duffy配件、Duffy配件、Duffy爆米花,我不僅也開始覺得這猴子般的熊似乎有點可愛,差點也要買一個回家提升自己的可愛度。

所以美或是可愛是什麼,往往還是主流價值的洗腦,這需要大量的財力(例如東京迪士尼海洋極為有財)、大量的努力(設計師、行銷人員、工作人員、董事長們都要一起主推這個商品)、以及無比的雄心壯志才能完成。

但熱帶人類能夠完成嗎?真的太難了。因為在熱帶國家,我們光是對抗永不退散的熱氣以及拿著毛巾擦汗就自顧不暇了,哪裡有時間發展卓越?所以時尚依然由天氣最佳的溫帶國家、地中海型氣候國家主導,如法國、美國、義大利、日本、韓國等等,我們就還是先去多搜集幾台電風扇為先,並理解不時尚非我錯也就行了!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