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的漂流,就是錢的漂流

我在還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只喜歡電影的時候,就懵懂無知的跨進電影產業。而我是為什麼雀屏中選、或是怎麼能這樣無知的進入這一行,我是一點概念也沒有,多年後回頭來看,我才發現這一切是多麼幸運,除了感謝貴人之外,幾乎是無以回報。否則以我當年的智力,我想,跟電影可以說是完全沾不上邊的。

我的電影運氣很好,除了是能夠在腦袋空空之時進入這行,也因為初入影展的頭幾年,是台灣電影復甦的時刻。2008年海角七號帶動了台灣電影的蓬勃,我在2011年開始在影展打工、實習。還記得第一年進辦公室,頒獎典禮時打開厚重的鐵門,鐵門外盡是螢光幕上最火熱的明星藝人,閃亮的我連頭都不敢抬起,只是眼角餘光瞄了幾眼,就趕緊去旁邊倒垃圾。那幾眼雖然讓我記不住自己到底看見了哪些人,卻成了我「台灣電影榮耀時刻」的印象。

也是在那段年歲,因為無知而急於追求人生方向,所以追蹤著幾位自己喜愛的演員。那個年代臉書還不流行、但無名小站已經過去,所以樂於分享的藝人們往往會開痞客邦寫些生活的瑣事、以及自己一路上工作的理念。

對我而言,那是最好的時代。通篇順暢的文筆談著自己近日來工作的重心、偶爾甚至是瓶頸,還有想和粉絲交流的話語。因為文字滿滿而感到誠意和真心,也時不時會拿他們的辛苦來激勵自己(雖然當時的我一點努力的方向也沒有)。我替他們取了代號叫做偶像彭和偶像李,洋洋灑灑他們寫了那麼多,至今我只記得偶像李寫過的一句:「認真做過的選擇,不會後悔。」

一句,就定義了我的青春和每次想要放棄時撐下來的原因。

但隨著臉書崛起,藝人們也紛紛關了部落格。我內心裡面也猜想,除了是因為臉書崛起,可能或多或少也是因為他們的人氣開始飆漲了。這幾天回家打開電視會看到蜂蜜幸運草和我在墾丁天氣晴的重播,彭于晏、張鈞甯、和李國毅在螢幕上和產值上,早就不是當年毛頭小鬼的樣子。而我們熱烈的追求之餘,反而造就了他們的消失,現在多是國際巨星的他們,在中國、香港發展,因為我們的愛,送走了他們,但這都沒有錯,因為足跡的漂流,就是金錢的漂流。我們如果能往「更好」的地方去,誰能甘心安於現況呢?

影展的盛況也如同藝人們的蓬勃發展而微微凋零。曾經眾星雲集的影展,不知怎麼的,似乎所有人都到中國去了,只能一推再推那些有希望的超級新星。甚至,大家還得竊竊私語,要先把這個明星、那個藝人簽下來,否則明年再要找他們,可能都得去中國上演大陸尋奇了。

硬是要說,其實我很懷念當初一切高速發展中的盛況,不論是明星還是電影產業,都感覺很有希望。可是隨著年紀漸長,也漸漸覺得希望不過是泡沫罷了!成功的,會去中國;我們需要的,不會為了我們留下來。就是為了「錢」字,我們都只能這麼做。

當然,我也不能說自己清高優雅,說穿了我也不過是個貪財之輩。錢的魔力有多大,看我永不停歇的煩惱就夠。去年回舊金山唸書時因為經濟壓力很大所以哪兒都不去,整天把自己關在家;上學期終於有了薪水,但還是一心一意想要爭取獎學金、不再當伸手牌了;結果經過一番寒徹骨,我終於拿到獎學金了,卻開始為了「能存多少錢」而煩惱,而打算一個學期打兩份工。人生就是這樣啊!我會到哪裡去、不過就是因為錢在哪裡而已。偶爾,雖然想要說服自己不要這麼慌張,但下定決心放自己一點小假、不過得那麼緊繃,也只能在金錢上稍微縮衣節食一點了,不過換個方向緊繃。

擊倒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前幾天看完健忘村後赫然想起已經好一陣子沒有看見陳玉勳導演風趣十足的垃圾話了,卻在臉書上遍尋不著他的專頁。估狗了好一會兒才發現,當初聲明「並非台獨分子」的風波之後,導演就把臉書關了。

關閉臉書這個事實比導演「並非台獨分子」更讓我痛心疾首。他代表的是金錢底下我們消失的聲音。不管是因為「公開場合發表言論太危險」、或是「我們為了賣片只能說出別人喜歡的話」,一旦選擇了離開,就是答應遵守沈默條款,無論是對自己感到輕蔑亦或是對現實感到無奈。

從關閉無名小站到關閉痞客邦、從關閉痞客邦到關閉臉書(然後開了微博)。無論原因是什麼,我們都看著金錢不斷流動,開始或結束都是經濟制裁/吸引的結果。而我們的足跡不斷變換,換得很快、也甘於接受,彷彿這一切都沒有問題。

十年的歲月,看著自己曾經喜愛的偶像紛紛到了另一個「世界」生活,他們的一舉一動似乎已經與我們一介島民毫不相關;真的要說什麼希望倒也沒有,只期望下一個十年之後,我們還能說自己想說的話、看自己想看的書,不管是為了錢還是為了生活,足跡要漂泊到哪都可以,只要還能看見自己的足跡就行了。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