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行

因為舊金山天氣冷冽,所以我開始愛上了吃辣。但寶寶嘴養了二十幾年,真要川菜辣子雞入口還是做不到的,所以從來不被我放在心上的韓國菜一夕之間成了我的心頭好。

妹妹崩潰的期末結束,想著要去哪裡玩才可以逃離這令她感到窒息的城市,很多時候逃避也不是因為某個地方不好,只是紮根的意思往往也代表別人的根會長到你身上,有了那麼多的羈絆還有即便討厭也切不掉的關連,似乎除了貌似無辜的逃跑之外別無他法。

窮學生不但金錢匱乏、假期也稀少的可憐,四天的假期、又不能太貴,還要是最近沒有去過的地方比較划算,指來指去最後也只有日韓兩地可以選,但去年就去了日本兩次,所以沒什麼能糾結的,憑著對韓國菜的熱愛就決定是首爾了!!

在韓流席捲亞洲之時,我很老派的還是偏愛日劇,喜歡也有完整看完的韓劇大概只有三部。對於韓國的了解侷限在我少數愛的女團SISTAR, SECRET, 和EXID,以及為了他們而看過的綜藝,但兩個S團都在我開始追星後一兩年解散(因為SECRET裡面我只愛善花所以他退隊後之於我就是解散),所以我所知甚少。想像中以及人們口耳相傳的韓國,是時尚的中心、路人每一個都有韓星一般的臉、一下飛機就會覺得富麗堂皇、大企業像森林一樣攻佔了首爾、台灣怎麼樣都比不上等等。但著這樣如此匱乏的知識,我就往首爾飛去了。

不去還好,至少還保有這非常美麗的印象,去了,實話說,還真是不知如何自處。

喜歡的地方倒也還有,比如說在東大門看到女團表演,底下的大叔們有二、三十個,圍著這群在零下一度的夜晚穿著短裙薄長袖跳性感舞蹈的小妹妹,拿著專業相機不斷地拍啊拍、腿啊胸啊特寫的不斷拍。如果說是粉絲,我可能心裡還會好過一點,但聽到美眉們和台下觀眾互動時,嘻嘻落落的掌聲和幾乎是冷清的回應,就心裡有了底,這似乎只是大叔們覬覦青春肉體的必要消遣,誰站在台上都是可以的。這樣的奇景讓我在台下和大叔們一起甘願的承受風吹雨打,一看就看了一個多小時:看大叔們的偏執、看少女們賣弄的肉體、還有他們為了這份關注所迎合出的假笑和假羞怯。

首爾的另外一個高點發生在廣藏市場。其實每個大媽賣的食物都差不多,我們隨便挑了一間坐下之後,竟然好巧不巧的坐上了特等席,一小時的午餐時間近距離看了三場架。首爾市場的架特別有人情味,每個人的音量都自帶擴音器,吵的非常忘我。除了吵架的人多,勸架的人更多,不少中年男女都會忙著要將吵架的兩人拉開,而吵架者當然更不是滋味,覺得自己正在興頭上可千萬別阻止我,於是又會狂暴的拉扯勸架的人,最後就一群人互罵互毆,實在也不知道到底原先是誰在吵架。

撇開這兩點,其實首爾給我的感覺反而只剩下索然無味。

無味的不僅是網路上部落客們推薦的美食餐廳都令人非常不滿!!(不知道大家要去首爾前會不會看到這篇狂澆人冷水的文章,但這是我最大的心得,就是絕對不要相信部落客推薦的餐廳!)這只是味蕾上的無味,更大的冷感來自於對整個城市甚至是國家文化上的一個疏離。的確,韓服隨處可見,到處也都能見到韓國紀念品,我也是買了一卷比台灣售價便宜了快兩百元的EXID CD做紀念,但其實,整體而言,就很像是一個馬路更寬闊、一致性更高的台北。

說像台北可能是因為我是台灣人。在日本唸書的時候,外國同學則表示首爾像是一個小型的東京,有點乏味。換句話說,不管是像台北還是像東京,他就是一個很難讓人覺得「哇原來這就是首爾啊」的地方。相反的,他像是一個全球化資本主義橫行之後的產物、一個可以讓人摸摸下巴若有所思的說「原來這就是全球化下資本主義橫行之後的結果啊」的一個地方。逛街時很多人衝著我們說中文、街景是已開發國家金融區的高樓大廈、就連讓我抱以最多期待的人寺洞也還是少了點什麼、即便有藝文創作或是手工作品,卻總感覺跟土地少了一些連結、好像去哪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產品和作品。

我猜這是為什麼我終究還是偏好日本更多一些。無論是噱頭與否,日本強調當地特色這點真是不遺餘力。而幾個藝術家如踡川實花、草間彌生、吉卜力工作室等等,都可以看見他們極為顯著的個人特色。無論是個人特色也好、在地特色也罷,在全球化席捲之下越來越一致的全球,似乎還是得靠回歸以及重視本質才能殺出重圍。

我不斷反思台北是否可能很快就步入首爾後塵,畢竟近年來大家不斷把首爾當作效法的對象。我也反思自己身為一個藝術創作者該做些什麼?想到後來覺得有些感慨又有些危機感,我們追逐著西方的腳步那麼久了,可能漸漸都要失去自己的東西,但如果真的要重視觀光、要讓自己活得像個人,現在可能要帶著從西方汲取來的研究方法,往自己身上看,一點一點挖掘屬於我們自己的圖騰、音符、還有生活態度,那才是讓我們不在世界地圖上消失的方法吧。

留言

熱門文章